为什么探索宇宙如此重要

1 科幻带来的狂热

企业家们都在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比如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几乎每次发布会都会放一页 PPT,写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可是,你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吗?

在中国,人们对天空的探索从古至今都存在。

明朝,有一个叫万户的人。他不知道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在椅子上绑了一堆火药,手持风筝坐在椅子上。然后点燃火药,椅子果真飞了起来,但是万户却不幸在空中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数次提出搞太空工程。东方红卫星上了天,杨利伟进入太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启动…

在西方社会,太空探索进行的同时,各式各样的科幻作品不断涌现——阿西莫夫和银河帝国;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异形电影;以及各式各样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

然而,在中国太空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科幻作品似乎缺了一席。

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比较有名的也只有刘慈欣、何冰、王晋康等不多的人,获得国际性奖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获得雨果奖的只有刘慈欣和郝景芳。

至于科幻电影,则更是一言难尽。唯一有名的只有 2019 年的《流浪地球》,而且评价还褒贬不一。

但是,热爱科幻,热爱宇宙的人,始终都有。

过于久远的事情就不说了,就拿我本人举例子。

我从小爱科幻。小时候父母给我买科幻世界这本杂志,我当时也看不懂,就随便翻翻。但是,却在我心里扎下了科幻的种子。

大了后,就开始看刘慈欣的小说。

当时正值《三体》获得雨果奖,我就顺便找了本来看看,就是想消遣消遣。

但是越读越入迷。这个故事讲的实在太好了,作者很有文采,富有想象力,整套系列小说值得所有人去看。

我就先不剧透讲了个什么故事了,想知道的人自己去读小说。

总之,我觉得,中国只要还有这样的科幻,那么整个国家的太空事业就不会完蛋。

《三体》暂且按下不讲,说一部刘慈欣的另一个科幻作品。

《中国太阳》。

这是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具体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偏远乡村,有一名年轻人叫水娃。他出身贫寒,于是到北京去打工。在打工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主导了一个太空项目——中国太阳。

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发射一个巨大的反射镜到轨道上面去,这个反射镜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到中国东北,就如同第二个太阳一般,给农业生产等提供巨大帮助。

水娃这时正在北京做给高楼大厦擦玻璃的工作。此时,他接到科学家朋友的邀请,要去太空给中国太阳擦被太空辐射污染的镜面。

水娃欣然接受了工作。就是在上太空给中国太阳擦镜面的时候,他结识了物理学家霍金,得知了很多物理知识。

故事后面,中国太阳圆满完成使命,即将被抛弃在太空之中。此时,水娃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让中国太阳变成一个载人航空器,飞向外太阳系!

简单来说,就是让几个人坐在中国太阳里,凭借太阳风和行星引力飞向外太阳系,拜访其他行星系。

这一去,就不可能回来了。中国太阳只能给地球发回和接收消息,而绝对回不来了。

小说中的政府官员直接回绝了。

水娃却说,自阿波罗计划成功后,人类满怀自信,觉得人类一定会登上火星、金星、木星卫星等行星,并飞往外太阳系。

但是,互联网发明后,人类却待在地球这个舒适的温床里,没有想过继续登上其他行星,几乎是自取灭亡。

水娃希望通过中国太阳载人航天,再次激起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激情,让人类继续走向辉煌。

最后,政府允许了这个计划。水娃和几名同伴作为宇航员,坐着中国太阳,飞向了无垠的宇宙。

以上就是刘慈欣科幻小说《中国太阳》的全部故事。

现在的人类,和中国太阳中的人类一样,都躺在互联网的舒适温床之中,忘记了探索宇宙,忘记了人类的好奇之心。

说的难听一点,现在的一部分人,只知道吃喝、工作、玩乐和睡觉,这还有什么人类的气魄?

我们需要探索宇宙。

2 探索宇宙有什么好处

相信很多“务实”并且“脚踏实地”的人要问了,探索宇宙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是不是只是浪费钱?

我可以明确的说,不是。

地球,最终会不适合人类居住。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脚踏实地。

地球上的石油等能源,看上去用都用不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虽然说用个千年万年没啥问题,但是,如果人类想要永久存续,那么能源一定会用尽。

即使不给你自己着想,也得给你的子孙后代着想吧?

当然,不是说不用保护环境。在人类宇航技术发展壮大之前,地球依旧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

还有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类似的道理。在这里不细讲,也没办法细讲。

我们人类不能待在地球上不动了!

人口正在不断增加,我们的地球却只有这么大。

即使农业工业技术发展得很好,粮食没有不够吃,就业岗位充足,但是,终将有地球承受不了的那一天。

所以,探索宇宙,必须尽快。

3 人类的好奇之心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人类一直是向外探索的先锋。

从非洲出来到各个大陆上定居,再到大航海,到太空探测,无一不是人类对外部的探索。

到了太空时代,我们忘记了吗?

那些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们的努力难道都白费了吗?

不,并没有。

《时间简史》这么火爆就是个例证。

《时间简史》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著名科普作品。此书讲了宇宙大爆炸以来,宇宙和星系层面的几百亿年的历史,并介绍了宇宙中的一些神秘东西。

此书一直居于英国书籍畅销榜前几名,翻译成了多国语言,在所有国家都卖得很火爆。

这本书,和《中国太阳》一样,激起了人们的探索之心。

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地球上这么多你争我斗,人情世故,放在宇宙的尺度上,是不是就显得特别渺小?

我们人类看起来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宇宙中,完全就是微不足道。

仔细想想吧。

或许你刚刚和你的伴侣吵了一场架,双方都在生闷气。可是,对于宇宙来说,这算什么事情?连灰尘都算不上罢了。

或许地球上某两个国家之间刚刚爆发过一场战争,可是,站在地球外面看,完全是一点都看不见。

我有时会陷入深深的恐惧,我们人类如此渺小,在宇宙中能有什么存活的可能?人类文明至今不过几千年,而宇宙已经诞生一百多亿年。

细思极恐。

我们要是想在这个宇宙之中长期存续,就必须去探索外太空。

在这里多说无益,不如去看科幻小说,看多了,自然就有那种胸怀宽广的宇宙情怀了。

在古老的过去,那第一个仰望星空的原始人,开启了我们现代人探索宇宙之门。

面对浩瀚的星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崇高的敬畏之心?

4 总结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不论是天问一号,还是嫦娥五号,都是我们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

我们的确应该永远保持人类的探索之心,去探索未来,去探索前沿科技。在浩瀚广博的宇宙之中,我们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发现不了的事情,有太多事情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科幻作家们一直都有这样的担心。刘慈欣,那个得了雨果奖的人,更是在致辞之中表达过,人类需要一颗探索之心。

希望我们,都能有这样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