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文的读者可能并非老师,但是班级的管理恐怕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这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学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但是笔者本人并不是老师,我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班级管理的原则,请读者注意。

班级管理的理论因人而异,必须按照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安排。首先要考虑班级的年龄段,小学和高中的管理方式必定不一样,小学要偏向儿童化,而高中就需要按照成年人方式管理。其次要考虑每个班级的成绩和纪律情况分布,看看是好学生占多数还是违规者占多数,按照具体的数值进行对应的调整。还要看班级同学的整体性格是沉闷还是开放,活泼还是死板。除此之外,更要考虑学校是否能够接纳变革,家长们的意见如何,任课老师是什么态度,等等。这些情况每个班级都不会相同,必须根据班级管理者掌握的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

但是,所有的班级管理并不全是个性化的,所有班级应该都可以采取一些基础的原则和理论来管理自己。

最首要的方式当然是民主化。我在以前的文章中细致阐述过,这里我将我以前的文字摘抄一部分在此以供参考。

班主任的专制主义管理对差的班级的社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没错,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其次,除了个人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个班级的结构和组织出现了问题。有时候,班级氛围鼓励竞争,好学生看不起较弱的学生,有的人歧视和排挤他人,较弱的学生没有平台表现自己,班级的认同和归属感不强,压力太大,制度不能落实,民主不够全面,发声受到限制。如果一个班级整体上呈现出这样的氛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在日本某学者所著《班级管理学》一书中,作者表明班级的结构必须是民主的。确实,唯有通过民主化的手段,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班级所存在各类问题。

班级中同学不服管、老师在时纪律安好老师一走纪律混乱、不情愿地接受惩罚,这种事情仿佛十分常见。有的班级纪律已经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那就是上课时老师说什么话都被底下学生交流的汪洋大海淹没了,绝大部分人毫不听讲,即使有人想听也听不见。而且老师无论如何发怒,如何唱红脸唱白脸,掀桌子扇耳光都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是老师独裁专制、班级结构不佳的表现。只有民主化,民主的选举、民主的会议、民主的解决自己班级存在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建设好班级。

那么,民主化具体应该怎么做?应该保证没有人被歧视,老师不能因为各种方面的差异歧视任何人,保证全班同学无论各种条件都拥有参与评优评先、选举、提意见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自愿自主地参与班级事务,人人平等,都有行使权利的自由,是民主化的基础。班级的规章和制度,包括惩罚的方式和内容,都必须由全班同学共同商讨决定。可以以小组方式分组讨论,或者集体讨论,但是必须民主制定规则。班级的规则必须执行落实,班干部和老师不能带头目中无规则。当班级出现大规模集体性质的重大问题,应该开全班会议商讨解决方案。班干部应该民主选举产生。

只有民主化的坚实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此之上进行更多的班级建设。而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班干部必须能够拧成一股绳,必须拥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把班级管好。不能让任何自私自利、不爱同学、一心一意为自己、独断专行的人做班级的干部,班干部必须了解自己的目的并且全身心为之奋斗。班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不能带头违反规则,不能以嬉笑怒骂、开玩笑、造谣传谣等方式误导班级规则的执行、破坏班级规则公信力。班干部要树立起威信,让同学信服,同时也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班干部对班级的工作要上心,积极参与。

而班级文化是班级最核心的力量,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凝聚在一起。着力打造班名、班徽、班歌这些元信息,将班级的文化(座右铭、口号、班级精神)在全班积极宣传、充分表达,让同学们凝聚在班级的文化之下,共同向着目标前进。人都是感性动物,学生更不例外。只要给学生精神上的刺激,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可班级的目标,就可以维持非常紧密的团结。班级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班级松松散散,每个人都不认可这个班级,将到班、参加班级生活作为一种负担,那是绝对不行的。

在学习上,要大力倡导互帮互助的精神。一个班级再差总有学习好的,即使成绩不好也有认真学习的,一定要发动他们的力量,让他们点对点细致帮扶每一个成绩差的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逼迫同学学习,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班级的成绩就会迎来很大的提高。

本文讲述了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论,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