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我们选择登月
我们决定登月。
我们决定登月。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1962年肯尼迪的这篇演讲拉开了人类登月的序幕,并直接导致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而1972年人类最后一次登月到如今已经有五十年,人类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
如今,经济效益成为每个国家考虑的重点,成为了所有项目包括科学项目的唯一目的。这个东西有没有经济效益?能不能赚钱?能给GDP带来多大增长?这成为了世界上每一个政府做决策的唯一依据。
刘慈欣的小说《中国太阳》对此描述十分写实。
水娃接着说:“上世纪中叶,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个脚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类将在十到二十年之内登上火星。现在,八十六年过去了,别说火星了,月球也再没人去过,理由很简单:那是赔本买卖。
“上世纪冷战结束后,经济准则一天天地统治世界,人类在这个准则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消灭了战争和贫困,恢复了生态,地球正在变成一个乐园。这就使我们更加坚信经济准则的正确性,它已变得至高无上,渗透到我们的每个细胞中,人类社会已变成了百分之百的经济社会,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是再也不会做了。对月球的开发没有经济意义,对行星的大规模载人探测是经济犯罪,至于进行恒星际航行,那是地地道道的精神变态,现在,人类只知道投入、产出。并享受这些产出了!”
——刘慈欣《中国太阳》
真是可惜,自从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人类就没有探索过宇宙。
我看到一则消息,五十年前的苏联的工人留下了时间胶囊,上面写着“五十年后的你们一定在火星上建立了根据地吧?”当时看到这里,我瞬间泪目。他妈的,世界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人类的探索精神被物质金钱利益所淹没,对太空的向往被沉重的现实压力所压迫,现在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是金融,是房地产,而不是科学,不是技术,不是太空。
是啊,1972年的人类承诺要登上火星,而2022年的人类得到了什么?得到了所谓的元宇宙。元宇宙?它就是个要把人类束缚在地球上、束缚在不知所云的虚拟世界里的牢笼,它就是金融经济资本发展的产物,就是为了多赚钱、为了压榨人民的工具。
人类在互联网、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温床下逐渐变回了婴儿,之前的大无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荡然无存。我们现在仅仅是想躺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婴儿床里“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不再想要长大,对于浩瀚的星空,我们看也不再看一眼。
试问,追求手机性能的提高、拍照的清晰度有个屁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去搞什么元宇宙?为什么要弄一堆社交媒体,还有什么饭圈,机圈,在宇宙下不过只是SB!到时候一个陨石砸来全球不得一起玩完,就算两百个亿的像素的摄像头有个空气的作用?当然,我绝不否认消费科技的重要性。发展它们绝对是重要的和必须的,人类必须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过,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是非常错误的。
现在,政治标准放在了科学之前,这在全球都一个样。黑命贵、LGBT+、少数族裔、社会主义等各种政治标准凌驾于科学之上。地区局部战争频繁不断,各大帝国主义势力为了金融经济的发展侵略别的国家,这有什么意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地球这个小小的星球上作得再厉害毁的不过是帝国主义自己。
资本口口声声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看你们什么都没干。浩瀚的星河应该是人类的方向,人类的目标就是探索星空。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终结》中写道,未来的人类安稳地住在地球上过了好多好多年,当他们终于想起来探索宇宙时,发现银河系的星球全部被外星文明占领,“闲人勿扰”的牌子插在了每一个星球上。而地球因为人口爆炸、资源不足,最终只能默默无闻地灭绝在这个宇宙。
当我们夜晚抬头看到星辰浩瀚,我们难道不会感到无比的惭愧?这么多年来互联网、元宇宙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失去了现实,甚至有人还想着“意识上传”“消灭肉体”,仅仅让意识在计算机中活动来享受安乐,这种固步自封、贪图享乐的思想,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太阳系一个光年,银河系十万光年,宇宙一百多亿光年,这么多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有待我们探索,这么多空空如也的星球等待我们踏上脚步,我们在干什么?笑死了,我们在关注俄罗斯会如何袭击乌克兰,在研究手上的手机拍照怎么能清楚一点,资本家们在研究如何谋利,政府在打磨《关于进一步加强XXXX建设的意见建议》的一处细节。
面对星穹,人类是渺小的,而要战胜这种渺小,唯一的做法是征服宇宙。我们只有冲破天空,走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河,达到科幻小说里面的境界,我们的格局才真正被打开,人类的存在才真正有价值。
求求各位,即使我们现在身处黑暗的阴沟,但当夜晚来临,可否抬起头,看一下我们头上这片浩瀚无比、无穷延伸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