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开头,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荨麻疹”读作什么?qiánmázhěn 还是 xúnmázhěn?大部分人会认为是 qiánmázhěn,因为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读音。

可是请你翻开近年来新的字典,你会发现,这个词读作 xúnmázhěn(商务印书馆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 P1494)。

再看看“一骑绝尘”的“骑”这个字,是不是只有 qí 一个读音,而没有 jì 了?可是,小学老师就教导我们,“一骑绝尘”就念作 yíjìjuéchén,不能把 jì 念作 qí。到底是字典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当然是都没错。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把正确的音读错了,错误的音使用的多了,于是字典就把正确读音改为错误的了。“骑”“荨”都是这样。

这样将错就错、变错为对,是不是很不合理?怎么能够为了迁就大众的错误而改变正确的东西?这还有天理吗?大众文化水平低,不认识字,读错了,官方应该普及正确读音,纠正错误读法,怎么能够容忍错误甚至把对的改成错的?怎么可以呢?

就让我告诉你:这是合理的,是可以的,是对的做法。

如果你从维护正确读音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语言文字哪有对错之分?语言文字怎么可能有对错之分?语言文字只有符合时代和不符合时代之分,且只能有这种分类。

我且问你:就拿“荨”为例,你怎么知道正确读音是“qián”?这个读音为什么是它的正确读音?你或许会说,当然是因为长久以来字典这么写,教科书这么写,老师这么教。那么字典为什么这么写?当然是因为大众都这么读。

这不就对了?字典上的读音是哪里来的?字典上的读音不是仓颉造字凭空创造出来的,字典起的是记录的作用,上面的读音是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这么读的,字典就按照大家的读音把它记录在字典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字典起到的不是指导的作用,而是记录的作用。哪有一个字的读音是字典编写者创造的?谁可以为一个字创造一个新的读音?所有字被记录下来的读音,都是千百万人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读音。

既然字典上的读音是人们习惯所读的读音,那哪里还有正确之说?什么是正确?符合标准的就是正确。读音哪有标准?不要说字典上的就是标准,因为字典是记录大众习惯的,而大众习惯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 仔细想想你当然就知道了,读音是根本没有标准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不是位高权重者自上而下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现代文字是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繁体字、简体字一步步走来的,不是谁创造的,更没有人从上而下强制大家接受一套标准。语言文字这个东西,完全没有标准,不是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一套文件说这字得这么读就得这么读,而是人们看这个字像是读什么样就是读什么样,官方只是记录人们的读法,把它书面化而已。

或许我们现在服从标准已经习惯,认为每个东西都有标准。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我们才认为文字读音是有一个正确读法的。实际上,读音根本没有正确一说。读音是大众习惯的记录,而大众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荨”“骑”的读音变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字典将原来的读音改为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读音,根本就不是把对改错、将错就错,而是忠实记录下了现在时代人们习惯的读音。谁要求一个字必须按照字典上的读?字典上的读音为什么是标准?字典上的读音根本就不是标准!字典上的读音是记录!

不要被你的固化思维欺骗了!字典上的就是对的吗?就是正确的吗?不,大众所喜好的,大众所愿意的,才是正确的。“正确读音”就是个伪命题,“时代选择的读音”才是真命题。

不要再说字典错了,字典记录的是大众的读音,本无对错之分。